作者/吴树鸣
去年暑期,难耐的酷暑驱使我钻进了西安市周至县老县城大山深处,有幸领略了岩松独特的生命毅力的风韵。
绵延不断的山峦峰巅,千回百转的深涧沟槽,掠过几多风霜雪雨;多少万物生灵在肆无忌惮地暴劫中夭亡?然而,在一处临河的陡峭岩壁上有棵碗口粗的劲松,尽管腰间留有曾风折的痕迹,枝干却依然蓬勃、墨绿,犹如蓝天大山间的一处幽雅清丽的风景,骄傲地摇曳着苍劲的身躯,亘久在浩瀚天空的日月之下;徒悬山巅坚韧的岩壁之上。
挺直而有过伤痕的岩松,从岩壁的石缝艰难地挤出,把石缝硬是憋开了一条尺多宽的缝隙;缝隙底部同时也溢蔓出树根,有胳膊粗,成瘤结样,盘根错节,一会儿露出岩面,一会儿钻进石缝,石缝中积满了沙土和落叶蓬草。
展开剩余54%那几丈高挺拔的松树,似乎不屑于身置石缝,遍体磷伤,而自顾自地破雾竞长。那刻;面对苍劲的岩松,我只惋惜忘了带照相机,把他倔犟的生命纳入永恒的底片。我的眼前,早已不是松树耸立入云,那顶天立地站起来的俨然是一位历经坎坷、不屈不挠,顽强地凭着一身力量,踏着艰险走出来的强者的伟岸身躯。
我知道,强者才会有这大义凛然的风范;强者足下,才无所谓曲折和困厄;强者生命的毅力不正体现在这兀崖之上吗?
青山不老,松树常青。多少仁人志士,在节、义、志气中,于冥茫的生命里,能说没有吮吸岩松独特的韵律?用它,在百转千回的人生历程中,倔犟地演绎着生命的毅力。
(此文刊发于《西安日报》1997年10月10日文艺副刊,笔名“冷清”)
发布于:陕西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