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年,是三国历史中几位开国者的重要分水岭。
这一年,孙策完成了对江东三郡的掌控,为自己建立了坚实的基础。与此同时,曹操迎接了献帝进入许都,从而开始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战略,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。而刘备则面临较大的困境,虽然他在上一年刚刚夺取了徐州,却因吕布的偷袭而被迫撤出下邳,失去了先手,面对未来的三国争霸,刘备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重新站稳脚跟。
这三位枭雄之中,孙策是最年轻的一个,但他却展现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勇猛和智慧,尤其在政治手腕上,比起其父孙坚更为成熟圆滑。尽管掌控了江东三郡(其中袁胤虽然名义上是丹阳太守,但实权早已在孙策手中),孙策依旧对袁术保持了极高的恭敬与忍耐,频频做出一些政治上的妥协与让步。例如:
1. 他任命袁术的从弟袁胤为丹阳太守(虽然袁术派遣袁胤代替了尚为太守的职位,但实质上孙策在背后操控一切)。
2. 孙策将庐江周家的周尚与周瑜召回寿春,这一举动同样得到了袁术的关注,袁术也意识到周瑜的才干,欲借此笼络周瑜。而周瑜对袁术并不感冒,提出只愿做居巢县长,最终让孙策顺利借机将其送回江东。
展开剩余74%这些看似“温和”的做法,背后却藏着孙策精心设计的政治布局。借此举措,孙策既能稳住袁术,又能确保自己在日后的争霸中,占据主动。
孙策还将吴景、孙贲等重新派回袁术处,协助其进行军事征讨。表面上看,孙策如此频繁地帮助袁术,似乎是为了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,但实质上,这些行为也有助于孙策自己在江东的扩展。袁术在北方牵制住了曹操的兵力,孙策则可以心无旁骛地进攻豫章,待与刘表决战荆州。
此时,刘繇则忙于另一件事。孙策攻占秣陵城后,刘繇从丹徒出发,带领部队逆流而上,最终在豫章的彭泽县登陆,进入豫章郡,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布局。豫章,地理条件优越,人口众多,堪称扬州的重地,自然成了各路诸侯争相争夺的对象。除了孙策外,刘表、袁术和朝廷也纷纷在这片沃土上有所布局。
袁术选择了诸葛亮的叔父,诸葛玄,作为自己在豫章的代理人。诸葛玄本来是刘表的部下,受命出使朝廷,但在得知堂兄诸葛珪去世后,他决定暂时离开朝廷,回家照顾家族。随后,诸葛玄被卷入了徐州的战事,曹操出兵讨伐陶谦时,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其家人从江东逃难,经过一番辗转最终安定在庐江。
这时的诸葛玄,堪称一位亲情与忠诚并重的英雄,他在家族中毫不犹豫地担当起责任,然而在朝廷眼中,他与叛贼无异,似乎他的忠诚在乱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。值得注意的是,后来的许多历史人物,像王朗、华歆等,曾为汉室效力,做出过忠诚的表现,但当曹魏篡汉之后,他们也迅速改变立场,迅速升职,获得了更高的权力和荣誉。
袁术在淮南的政权逐渐稳固,便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,并派他领兵驻守南昌。朝廷也并不甘心,派遣了朱皓来取代诸葛玄,但朱皓未能在第一时间占领南昌,而是被诸葛玄提前占领了。这时,朱皓无奈求助刘繇。
刘繇迅速派兵支援朱皓,最终成功地将诸葛玄击退。然而,事情并没有因此平息,诸葛玄的撤退并非结束,反而引发了一系列更复杂的争斗。诸葛玄再次联系了刘表,取得了他的支持,并且刘表也提名诸葛玄为豫章太守,接着将诸葛亮的兄弟们接到荆州安置,免去后顾之忧。
然而,在南昌城内,战斗依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刘繇派出的增援力量就是笮融。笮融在广陵地区以残忍著称,他曾因杀害盛情接待自己的太守赵昱而扬名。在刘繇的支持下,笮融与朱皓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面对笮融这个危险人物,许邵向刘繇提出了警告,提醒朱皓要防备笮融,因为这个人极其狡猾。
然而,刘繇却对笮融过于信任,最终导致了朱皓的失败。笮融在南昌掌握了实权,并开始大肆扩张。刘繇在听闻朱皓败北的消息后,怒不可遏,立刻重组军队进行反击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,刘繇终于大获全胜,夺回了南昌,笮融则在逃入山林时被当地百姓所杀,刘繇将其首级送回朝廷。
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,不仅显示了各方势力的复杂博弈,也为后来的孙刘对决埋下了伏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